在发布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后55天后,中国基金业协会今日晚间公布了首份失联(异常)名单。根据协会的公示,12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中,10家机构并未发行产品。
业界表示,这表明,这10家无产品管理的私募,一部分采用自有资金运营,一部分属于空壳公司。基金业协会做实私募机构备案制,淘汰空壳私募机构的努力正在起作用。
首份失联名单出炉
这份长长的名单包括了华天国泰(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融坤瑞(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元宝盛(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融易融(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银河瑞盈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投华融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万弘基金管理(苏州)有限公司、湖北奥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幸汇财富(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洲海鸿润(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幸福财富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私募机构。
基金业协会表示,根据该协会核查有关情况的需要,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电子邮件及短信方式均无法与你公司取得联系,这些公司未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相关情况说明。
基金业协会要求,限这些公司于该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与协会联系,并回复相关情况说明,逾期则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该协会将在官方网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栏目中对这些公司的失联(异常)情况予以公示,同时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中将“失联(异常)”情况予以列示。
缘起55天前的一份通知
55天前,基金业协会向各私募机构下发了《关于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通知》,该通知称,为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管理工作,基金业协会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实施“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
这份通知明确指出,出现以下情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将被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通过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无法取得联系,同时协会以电子邮件、短信形式通知机构在限定时间内未获回复。存在上述情形时,协会通过网站发布“失联公告”催促相关机构主动与协会联系,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
对于这类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基金业协会表示, 该协会将官方网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栏目中予以公示。同时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的将“失联(异常)”情况予以列示。
不过,基金业协会也明确提出,若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三个月之内主动与协会联系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说明情况的,经研究同意,可将其从“失联(异常)”机构名单中移除。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列入“失联(异常)”名单三个月之内未主动与协会联系的,基金业协会将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中国基金业协会纪律处分实施办法》(试行)等法规及自律规则的相关规定,采取后续的自律措施,将“失联(异常)”情况记入相关机构诚信档案,并报告证监会。
做实备案制协会在行动
备案制彻底激活了民间资金成立私募的热情,但备案制下空壳公司过多的现象,也引起业界对资产管理业采用备案制的热议。
截至目前, 截至2015年10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1821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0853只,认缴规模4.89万亿元,实缴规模4.04万亿元。
截至2015年10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按基金总规模划分,管理正在运行的基金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21388家,20亿元-50亿元的260家,50亿元-100亿元的88家,100亿元以上的85家。
根据相关规定,基金业协会对私募登记备案信息不做实质性事前审查。公示信息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基金资产安全的保证。
因此,在协会备案的基金中,不少私募在协会备案仅为“凑热闹”,尽管成立多年,或者备案了很长时间,但并未发行任何产品,因此使得这些备案机构成为空壳公司。
比如,在今日披露首份名单中,12家私募机构仅有2家机构正在管理产品,即便考虑到其中一些采用自有资金投资,但也说明备案下的机构数量存有一定水分。
投资界认为,为了防止备案制度生变,也为了抢占公司名称,这类“空壳公司”才横空出世。为做实备案制,协会有必要清理这些私募机构,做实备案制的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