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近期有投资者抱怨“一个1年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但刚过半年就提前结束了,从而导致实际收益下滑”的情况。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这一情况今年很常见,目前已有超过50只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且创出了201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以来合计有57只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从产品存续期来看,提前终止的产品主要集中于“1至3个月”、“3至6个月”、“6至12个月”、“24个月以上”,分别达到8只、10只、27只、8只,尤其是1年期品种较多。而从产品收益类型看,非保本型最多,达到45只,占比高达78.95%。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数据看,今年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产品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至2014年同期出现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产品分别达到33只、44只、55只和38只,均不敌今年水平。不过在2010年时候,有多达159只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若从具体产品看,纳入Wind统计的产品所属银行达到8家。从收益率看,预期年化收益率最低的不足5%,最高达7.3%,其中6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6%。从产品投资品种看,涉及股票等资产的产品也达到22只。
为何银行理财产品会出现提前终止?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央行多次降息,市场资金面不断宽松,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随之下行,这类企业也很有动力去找更“便宜”资金融资,因此导致提前兑付收益情况。第二是因为不少期限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往往不少预期收益率较高,但在成立后遭遇数次降息,各类资产收益率都在下滑,而此前的高收益难以维系,因此选择提前终止。此外,也有部分涉及股市的产品,因为受到三季度调整的冲击而选择提前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说明书规定,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收益按照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天数计息,这样可能对部分投资者最终获得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降息过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有一定下滑空间,而提前终止的产品可能还会出现。
普益数据也显示,11月14日至11月20日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2%,延续下滑的趋势。1个月以下、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2个月、1年以上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9%、4.42%、4.53%、4.6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