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3月18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表示,近期,美欧个别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溢影响。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
“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短期内能否明显回落还存在不确定性,而继续保持较高利率水平也可能对银行业等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都增大了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两难’甚至‘多难’。”宣昌能表示,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对这些重要宏观变量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增多,未来全球财富管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大。
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提供了新机遇。宣昌能表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与发展,给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机遇与选择。
首先是坚定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宣昌能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并形成了难得的低通胀经济环境。面对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大幅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国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并没有简单地跟随,而是“以我为主”,从本国宏观经济状况出发自主决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潜在经济增长的要求相匹配,不使货币政策偏紧,也不搞“大水漫灌”和过度刺激。
“近年来,中国的利率水平总体比较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并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在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充分支持的同时,也形成了有利于稳定通胀、稳定预期的货币金融环境。”宣昌能说,在过去5年里,中国的CPI总体稳定,平均涨幅为2%。
其次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为投资者做好财富管理和资金配置提供了新的机遇。宣昌能表示,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措施,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等全球三大债券指数。
宣昌能介绍,到去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余额为9.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倍。其中,股票和债券的规模分别为3.2万亿元和3.5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我们相信,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也会更加凸显。”宣昌能说。
最后,在ESG领域,中国也具备较好的投资前景。宣昌能表示,中国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绿色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国际合作空间比较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