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市券商年报发布远未结束,但已有多家券商被投资者追问降薪问题。
4月6日,招商证券在上交所互动平台回应称,其始终遵循业绩目标对标市场、薪酬水平对标市场的双对标原则,根据岗位价值、业绩结果、绩效表现、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落实情况等多维度确定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做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招商证券并不是唯一一家在近期被投资者追问降薪问题的上市券商。在业绩、舆论、监管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证券乃至金融行业降薪已然成为行业共识。但证券行业素以人才密集著称,如何在当前环境下保持激励机制市场化,进一步激发团队战斗力,将是券商未来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资料图】
头部券商回应降薪问题
针对投资者提出的“公司降薪会不会影响公司经营”问题,招商证券4月6日回应称,其始终秉持市场化经营理念,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由董事会依规制定薪酬激励体系。遵循业绩目标对标市场、薪酬水平对标市场的双对标原则,根据岗位价值、业绩结果、绩效表现、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落实情况等多维度确定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做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不过招商证券同时表示,将积极探索并落地实施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措施,依靠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推动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将持续加强对领军人才、核心骨干人才、技术人才、青年人才以及一线岗位员工的培养与激励力度,采用多元化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就在4月3日,广发证券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被投资者“三连”拷问降薪事宜。对此,广发证券副总裁、财务总监孙晓燕回应称,“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严格的成本管理,通过预算管理合理控制业务费用,通过集中采购控制日常运营成本。”
她表示,广发证券将积极坚持贯彻稳健经营理念、确保合规底线要求、促进形成正向激励、提升公司长期价值的原则与要求,建立稳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在制订薪酬制度时,结合公司经营实际情况、合规风控效果、自身发展战略、股东长期利益等多种因素制定薪酬预算总额,综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水平确定薪酬标准,平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收入。
更早之前,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也曾在3月3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提到,中信证券在薪酬方面坚持“业务导向、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的原则,要把即期和远期,短期和长期的奖励计划结合起来,让员工不仅在当下的发展中能体现自身作用,也能在中信证券的长远发展中作出更多贡献。
券商降薪大势所趋
受市场波动影响,2022年券商各主要业务承压。中证协数据显示,140家证券公司期内实现净利润1423.01亿元,同比下降25.54%。在此背景下,券商降薪潮不仅在董监高群体中蔓延,员工人均薪酬同样面临不同程度的缩水。
日前,券商中国记者以“(支付给员工薪酬+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员工人数+期末员工人数)/2)”来计算证券公司员工人均薪酬,截至4月1日,23家披露2022年报的上市券商中有87%的证券公司员工人均薪酬减少。
其中,中金公司员工人均薪酬为81.96万元,人均缩水逾30万元,缩水规模最大;而招商证券员工人均薪酬为47.27万元,同比下滑幅度最大,达到39.37%;此外海通证券、信达证券的员工人均薪酬同比降幅也均超过30%。
近两年,监管机构也在持续积极引导行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薪酬水平和结构与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相匹配。例如今年2月,中纪委发表了《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文,直接提出要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
张佑君也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中信证券严格按照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过董事会的授权和批准,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批准,制定薪酬政策和规则,期间也会充分考虑和按照主管机关的指导意见。“我想强调的是中信证券会充分考虑全社会的发展,充分考虑金融业在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表率作用。”他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