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驻村日记第二季)刘庄村的哈密瓜,真甜!2023-07-07 16:05:16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 

农历的五月,暑气蒸腾。这样的日子,吃上一口瓜,那清凉、甘甜的滋味,瞬间沁到心坎里。你知道瓜是怎么种出来的,什么样的才称得上好瓜吗?在河南虞城县李老家乡刘庄村,88年出生的返乡创业青年楚济旺,对于这些事儿,可以说是“滚瓜烂熟”。

只不过,楚济旺种的瓜,不是普通的西瓜,而是在中原地区少见的哈密瓜。

隔着屏幕,记者带你感受瓜田里的热火朝天。


【资料图】

这段时间,哈密瓜陆续成熟,楚济旺白天忙着采摘销售,晚上就住在瓜棚边上的小屋里。4年前,他从武汉回到家乡,承包73亩瓜棚,成立了永旺种植农场。“这一带种植哈密瓜的少,俺们有市场优势。基本上都是过路客户购买,现摘现卖,瓜都是自然长熟,不比新疆的孬。”

闲谈间,一辆面包车停在摊位前,生意来了。穿上长袖,踩着小三轮,楚济旺钻进瓜棚,猫着腰蹲下,搜寻藏在枝叶后面成熟的瓜,发现目标,只听剪子“咔嚓”一声,瓜熟蒂落。

楚济旺在棚中挑瓜。

怎么挑瓜?

“一看颜色,二看纹路。”楚济旺介绍,哈密瓜需要长时间光照,只有阳光晒得足,才能长成果实根部透着金黄、表皮纹路均匀细密的健康好瓜。“纹路浅的瓜,糖分上得不够,吃不到底,我们叫‘懒汉瓜’。像这个裂口的瓜,看起来有损伤,其实很甜,糖度能达到16。”

站在大棚里,才几分钟就汗如雨下。记者找来温度计挂在藤上,读数瞬间飙升到46摄氏度。“这还不算最热,下午一点到三点是最热的,能达到60摄氏度。不光热,还刺挠。”楚济旺指了指小腿上,全是摘瓜时剌的小口子。

下午4点左右,挂在瓜藤上的温度计显示读数46摄氏度。

每年3月20日左右,哈密瓜都要重新栽种,生长管理期间需要大量人工。“长到4月开始爬藤,期间每周要盘秧,帮助瓜藤朝上长、不垂落。打岔也要不间断进行,保证一根藤结一个瓜。”楚济旺说,6月坐果前的管理旺季,大约要雇佣近40名工人,平时打理瓜棚也需要七八个人,基本找的都是附近的村民。

瓜田收成咋样?

楚济旺说,一个两三斤左右的瓜,从栽种、移植到成熟、采摘,加上土地流转费用、人工、肥料等,成本大约在4.5元左右。在农场的科学管理下,一亩地总产8000多斤,这几天每天都能卖出上千斤。来买瓜的孟大姐和工友,在县里的工厂上班。他们是农场的老客户,每年这时候都会来村里买瓜,“楚大哥这儿的瓜脆甜,4元一斤,厂里大伙都爱吃。”

孟大姐和工友一口气买了30多个瓜,装了满满几大兜。

其实,这里不仅是瓜田,也是羊肚菌大棚和蔬菜种植基地,一年要进行三茬轮作,四季不间断。楚济旺说,“我们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到处走走,借鉴好的经验。哪里有农业交流活动了,政府都会通知我们,报个名一起组团出去学习。”

为啥选择回村发展?“从小在农村长大,不管在哪儿,对农业有感情。”楚济旺说,这几年,国家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一旁的村妇女主任胡瑞林接过话茬,过去村里的土路很窄,有的地方只能通过一台摩托,这些年路都进行了拓宽硬化,交通方便,往来人流量大,村里人气也旺起来。朝北看,一条笔直的村路穿过村庄,不远处就是310国道。

哈密瓜种植基地旁,一条笔直的村路通往310国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回村发展,不仅给村里注入人气,也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各地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扎根乡土。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

“上一辈年纪大了,年轻一代大多出去打工,地不能闲着。这几年,村里陆续有能人从城里返乡创业,他们有技术,又懂管理,把村里产业打理得红红火火。”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新良说。为了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下一步,村委会考虑在村里建设一个保鲜库,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和产业链条,走品牌化销售路线,打开新销路。

文/郁静娴、张钰坤

本期责编:冯华、孙源源

联合出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上一篇:猪价持续下跌,周期底部位置特征明显,养殖ETF(159865)逆势上涨超1% 最后一页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