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在长江商学院举办的独角兽峰会上分享了今年上半年股权投资市场最新募、投、退数据的变化情况。
【资料图】
在募资端,受到大额基金及外币基金募资放缓影响,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分别达389只、7341.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0.3%、23.5%;其中外币基金延续下滑趋势,新募集数量及规模同比降幅达54.9%、35.4%。
在投资端,上半年市场仍较为低迷,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达到3638起、2929.65亿元,同比下降37.5%、42.0%。科技创新仍为机构投资主流领域,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投资活跃度提升。
在退出端,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132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2.6%,IPO退出仍是主流。
此外,根据华兴数据团队整理,今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历史募资占比最高季度,募资总量为584亿美元(等额4049亿元人民币),占整体募资市场的98%,成为市场绝对主导。募资超10亿的大规模基金中,国资主导基金占比持续提升至75%。
这当中地方国资下场做GP趋势强劲,基金规模持续壮大。二季度,地方政府GP募资已占国资主导基金的67%,相比上季度的50%有大幅提升。
回望上半年的人民币和美元基金市场,基金管理人普遍在募资、投资、退出等方面遇到挑战,市场变得更加务实的同时,市场化PE/VC也开始积极寻求差异化方向。基于此,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在会后与界面新闻等媒体就私募股权市场几条关键主线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问答环节,经界面新闻整理,有不违背原意的删改:
问:倪正东在发布今年上半年的股权投资数据时提到,“这个数字比想象中要好一些”,为什么投资数据下滑,但他仍认为比想象中好?
吴世春:为什么会说投资比预感好,预感就是人的体感,不是真实数据情况,目前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板块还在高歌猛进,所以倪正东说比预想好。
我在平时交流中发现,上半年知名投资人确实出手更少。有一个内部数据,红杉、高瓴、IDG等最头部VC的投资金额大概是去年同期五分之一,下降了80%。但数据显示只下降了40%,是因为还有大量国资的直投没有体现在体感上,而体现在数据上。
现在主流风险投资人出手更加谨慎、保守,带来的效应是创业者会觉得融资难。目前社会LP很少见,政府资金占据人民币市场的百分之七十,美元融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九十。几年之内,创投市场回暖的核心在于退出市场。字节跳动把两千亿要投中国的美元基金封在一级市场,退出来后可以把一半的钱投到早期投资里;教育领域也有一两千亿美金,有退出才能带来信心和更好的预期。今年下半年,我们要重点看几个大的项目在港股能不能发出、发好,这很重要。
问:创投机构今年的募资是什么情况?
吴世春:今年募资比以往都难,现在更加分化,头部机构还能募资,到了腰部以下则机会更少。我们作为早期投资机构虽然也觉得艰难,但还是斩获不少。
问:现在社会LP的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吴世春:LP都希望五年内能退出,就是基金生命周期在3+2年,但现实中5+5年都不够。LP出资意愿不强跟当前退出形式有关系,LP又都很强势,要求GP兜底保证。社会资本因为背后有老LP和社会LP的压力,上半年出手偏谨慎就在情理之中。
今年,资本招商和基金招商热起来,以合肥深圳为代表的招商模式,受到很多地方政府学习,我觉得这很好弥补了整个投资市场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案例,
问:美元基金现在还能投什么?
吴世春:美元VC可投的范围确实变得越来越窄了,要不然就投出海,但很多人去新加坡转一圈,游艇上端端红酒杯最后也没啥事干。也有人转向web 3领域,但看了一圈,发现不靠谱的居多。
问:投资人失业现象是否显著?
吴世春: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滑雪时碰到一个同行,他是以前美元基金的董事总经理,现在转型做了滑雪教练。在饭桌上我听到另一个故事,一位创业者跟一个机构的投资总监联络频繁,突然投资总监不回消息了,他很惋惜。过了段时间,创业者订了外卖,打开门发现,送外卖的正是这位投资总监。现在就这么个情况,但这很正常,行业总有起伏,只有修炼成头部,才有生存机会,一个好机构能生存下来就不容易。
问:美元基金的投资人转岗到人民币基金,是否可以顺利成行?币种差异导致二者对能力结构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吴世春:你能被社会毒打就能转岗。正常情况下,美元基金投资人他们不愿转岗,因为落地、反投、去县城、去偏僻的地方挖掘水下项目都很辛苦,这要求投资人能更接地气,更符合中国国情,而不是天天出没于北上广深的高端酒会,在各种路演地方出现,这对心理上的接受度差别很大。很多美元基金投资人转岗就去美元家办找一份工作,不会选择去人民币基金。
问:大学生创业是否还存在机会?
吴世春:如果说创业是开个烧烤摊,这样的机会一直都在,但风险投资去投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对被投的要求是有科技含量,有行业深度,光这两点就把很多大学生创业拦在门外,但更宽的口径一直都在。我始终鼓励大学生从小事情做起,不要看不起任何东西。喜茶老板从很小的餐饮店起家;我们投的理想汽车,创始人一开始是做站长。我们鼓励互联网时代的站长精神,每个人都应该做很小的东西,锻炼自己的认知和商业化思维,这都会为接下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问:梅花创投是早期基金,你们投早投小的标准这两年有没有新的变化?
吴世春:我们早期是希望投到整合式创新的团队,尤其希望团队里有行业老炮,他知道行业的痛点和机会,知道行业的坑,这会让初创企业抓住很多机会。同时,我们看重创业者在产品不成熟时卖出产品的能力。很多创业者想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才卖,这样不行,产品不完美时就要收获一些天使客户的支持。最后,创业团队把内容做好很重要,不管TO B还是TO C,现在卖好一个东西都要做好内容。
问:梅花创投现在主要关注哪些赛道?
吴世春:新能源、新材料、军工、大数据、半导体、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生物科技是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基本涵盖了主流热点。其中我们每个都投到了头部项目,以点到线到面,形成了产业链。此外,消费永不眠,永远螺旋式上升,只是现在的消费品需要“独角虎”标准,既要有科技属性,又要占据行业第一,还要有好的利润。现在我们投了几家公司都达到了“独角虎”的标准,moody、参半、徕芬,都是利润过1亿,收入达10几亿以上有科技属性的公司,这种公司在一级二级市场都会受欢迎。
问:现在梅花创投考察大模型初创的标准是什么?
吴世春:投资要看到事情的本质,本质就是终局、频率和规律。这么多钱和人才涌入大模型创业,但入局者最终只分成三种人:一种是巨头,建成基础设施,成为大模型平台类胜出者;一种是目前已有公司,他们快速拥抱生成式AI,有一定的场景、数据和客户收入,会成为应用型里面的胜出者;最后一种是AI领域原住民,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创业是从零创立一家AI公司,这类公司很多,但跑出来的不会那么多,能折腾好几次有很强商业化思维、能边打边赚钱的团队(能够胜出),我们会找到这样的。
总结就是,第一层我们买巨头股票,第二层让自己投的公司们尽快拥抱生成式AI带来的正反馈;第三层是考验VC选人标准,死亡率偏高,而一旦投中回报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