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以前年度计提不充分或通过调节减值计提金额进行不当盈余管理、财务‘大洗澡’的情形?”年报披露季落幕,近日密集下发的年报问询函中,这一问题被交易所重点关注。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年内已发布的逾100份年报问询函中,多份提及财务“大洗澡”,尤其谨防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进行财务“大洗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要警惕上市公司借疫情名义进行财务‘大洗澡’。”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上市公司业绩欠佳,部分公司会趁此‘躺平’,一次性大额计提,从而为之后年度业绩的释放留下较低的业绩基数,同时也把今后的商誉或资产减值风险提前排除掉,进而粉饰业绩。”
“请公司说明本报告期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发生迹象的时点,对比最近三年导致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主要因素的变化情况等,说明减值计提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以前年度计提不充分或通过调节减值计提金额进行不当盈余管理、财务‘大洗澡’的情形。”5月10日晚间,有上市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
这并非个例。5月8日,深交所对*ST爱迪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2020年、2021年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依据,2022年未计提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直问“是否存在利用存货减值准备进行财务‘大洗澡’、跨期调解利润的情形”。
数据显示,*ST爱迪2020年至2021年连续两年计提存货减值准备4.30亿元、8.7万元。2020年至2022年,*ST爱迪营收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其中,2020年至2021年下滑幅度分别为21.99%、44.40%,2022年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至56.47%,且2022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亏损7.08亿元。交易所对此追问,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此外,是否利用商誉减值进行财务“大洗澡”,也是监管紧盯的重点。
例如,某AI热门股日前被监管部门要求说明大额商誉减值准备(7.55亿元)的原因及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公司是否存在通过一次性计提商誉进行财务“大洗澡”的情形。这已是该公司五年内第二次出现类似操作。
“计提商誉或存货跌价减值可以实现对利润的调节。”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易旭律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具体来说,当一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或存货跌价减值时,其减值额将被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减少当期净利润。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以通过减值调节其当期的利润表现。
况玉清表示,前期不计提或少计提,能够增加前期的利润,而若一次性集中计提,能够减轻后面持续计提的压力,为后续业绩释放留下空间。“不排除有公司利用计提操纵利润。”
或因计提减值操作,部分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上演奇怪走势,如连续两年亏损,第三年突然大幅盈利;或呈现出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规律性”盈亏。
例如,某上市公司自2019年以来净利润呈“规律性”盈亏,就令投资者深感疑惑。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6.54亿元、1.60亿元、-7.27亿元、0.85亿元。今年2月份,公司顺利“摘帽”,但4月份深交所便向其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具体测试过程、相关要求。
对此,易旭表示,“上市公司计提减值的情况应当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如果公司过度计提减值或者虚增减值,可能会涉及欺诈等违法行为,从而引发严重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